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局長採訪稿

    在陽光眷戀的午後,民航機昂起機頭航向遠方,猶如中科實中正準備大展身手。今日的下午,我們與楊局長有約,將一一揭開中科實中的創立之初走過的路。
我們所需要的是-教育
    談起實中的創立,楊局長說起了往事,當年竹科創立之初,蔣經國總統到竹科工地視察時,問起如何留住這些歸國的人才。何宜慈首任局長說:必需要有宿舍、醫院、學校。於是,竹科實中則因此而成立,也為南科及中科實中的成立鋪路。管理局依據科技首長會議決議,由國科會進行中科實驗中學的籌設,教育部辦理,中科實驗中學至此正式鳴槍起跑。
    中科實中的成立,對當時的管理局來說可謂是一項全新的任務,從評估實中設立的可行性研究,到後面的土地取得,行政機關間的協調,尋找校舍、未完工前的替代校舍…等,全要管理局一手包辦,多虧當時國科會李羅權主委的支持,再加上管理局同仁勇於任事的精神,才能夠一一化解難關,在最短時間完成設校計畫核定。
    而在實中成立過程中,不能不提到楊瓊瓔立委,楊瓊瓔立委長年關心教育事務,為了中科從業員工及周邊民眾之子弟就學問題,積極奔走斡旋,終於爭取到園區週邊中科特定區範圍內屬國防部和平營區之土地設立中科實驗高級中學。
為期順利加速推動中科實中之設立,已於100年開始動工的實中校舍,是現在管理局最大的任務,為了完成實中第一屆學生在自己的校園畢業的夢想,管理局也會繼續秉持著使命必達的精神,克服所有的問題和難關。

實中的印象、期望-活力,熱情
    局長期望實中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的學生有前瞻的思維、創新的能力,健康、活力也是局長最希望高中生給人的第一印象,「我不喜歡看到學生被沉重課業壓力壓垮的樣子,希望各位同學也可以秉持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在休閒時間認真生活,在上課時間盡情的享受知識的饗宴。」而局長也期待,當同學們遇到困難與挫折時,不是萎靡不振,而是勇於挑戰與克服,用一個圓融的心態看待,而不是消極。
    在這個人與人密集接觸的時代,禮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並不是那種階級的禮貌,而是最簡單人與人溝通的語言,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都希望別人體諒我們,但我們卻常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這就是所謂的「本位主義」,希望同學能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下,則做出來的行為,說出口的話就會合禮合宜了。所以,有禮貌、健康、活力,就是局長希望同學們給別人的印象,相信實中學生,這些應該都早已做到了。
    實中在短短不到一年中,屢傳捷報,不久前才得知學生參加「99 學年度全國高中職小論文寫作比賽」,榮獲優等作品兩件,另外像是科展、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和全美數學能力競賽均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希望實中的學生能在高中三年裡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接受訊息很快速,但如何將資料去蕪存菁,不流於以偏概全、見樹不見林,成為另一個謠言的傳播者,而能衍生出新的創意是很重要的事,這就要靠大量閱讀和獨立思考的訓練才能達成,而高中正是訓練這樣能力很好的時機,希望各位同學可以好好把握。

    「我們中科實中的老師真的都是非常優秀。」一句話道出實中老師的好,局長認為實中的老師普遍年輕,也因此與學生的距離較為接近,也因此老師的身教想當然爾的影響了學生,「有熱忱、有專業、與學生打成一片學生自然就會被帶起來」,局長一席話希望各位老師能用更多的包容和鼓勵來指導學生,不要以成績為唯一的評鑑標竿,能夠適才適性的因材施教,協助每一個學生找到自我價值和未來方向。
    最後局長用一句劉備給劉禪的期許「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跟大家共勉之。

有目標才有動力
    對於實中的短期目標當然就是實中校舍的興建,目前中科實中校利用現有環境資源,保留老樹植栽,考慮節能減碳,採南北向建築配置避免東西曬,設置雨水回收再利用等綠建築措施,塑造一個節能、減廢、健康及生態指標的校園環境,以取得中部地區第一座鑽石級綠建築為目標。
    中程目標方面,在實中的設校計畫中,預計108年完成高中部12班、國中部13班(含資源班1班)、國小部42班(含資源班6班)、幼稚部2班,計69班之總規模。目前陳校長也在積極規劃國中部的設立及未來國小的合併,相信不遠的將來一所從幼稚園到高中之實驗學校就會在中科誕生。
   至於實中的長程目標當然是希望中科實中可以「超南趕北」,成為全台第一流的高中,也希望培養出來的一流人才可以回中科服務,提升中科的研發能量和產值,讓中科不斷成長,站在世界的舞台發光。
    這一路走來,管理局和學校老師們很努力的想讓實中的同學可以有一個完善的求學環境,雖然一開學的時候要讓大家借用中興大學的教室上課,「我們知道大家很辛苦,要早起、還得在地下室上課,你們現在應該好好把握中興大學的資源,因為這種機會也不是每個高中生都能擁有的。」
    管理局也會盡力協助實中校務的進行,和校舍的興建,讓各位同學早日回自己的校舍上課。


健康為本,為國工作
   「為祖國健康工作四十年」這句話刻在北京清華大學的體育館上,也是局長寄望學生將來能為台灣健康工作四十年的期許,健康是最重要的,因此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沒有了健康,什麼都做不來。也希望各位同學在這高中三年期間,能多方嘗試,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害怕挫折盡力而為,希望無窮。因為中科一路走來也是篳路藍縷,如果大家都害怕挫折,中科也不可能有現在的成績。當然也希望各位優秀的同學日後可以回中科服務,一同讓中科成長、繁盛。


結束了這次的訪談才知道實中的創立是不容易的,而實中所背負的責任是為國家培養人才。「超南趕竹 中科第一」的牌子掛局長室的牆上,我想這不僅僅只是中科園區的目標,也是中科實中的目標。

會長採訪稿

創業維艱,任重道遠

    竹科實中辦學績效頗佳,尤其是在於升學率、科展成績及國際競賽等方面,社會上普遍對竹科實中讚譽有佳;相對的,中科實中的知名度尚未打響,這正是未來大家可以努力的方向。這個任務則需要學校、中科管理局、家長會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建議學校應多舉辦活動,與社區結合,善用媒體的力量,讓社會大眾知道有中科實中的特色及優異的表現。

    自己擔任中興大學工學院院長,雖然公務繁忙,但在家長委員們的推薦之下,擔任中科實中家長會會長,希望能借職務之便,協助學校,作為學校與中興大學溝通的橋梁,得到更多資源的挹注。

    家長會的成立,尚屬草創初期,首先必須建立制度。家長會中除了會長,還有三位的副會長,以及諸位家長委員。每位家長委員都很熱心及關心學校未來的發展,在經費上,除了固定捐款外,亦有家長主動捐款,可見各位家長們對學校的認同,在此感謝家長委員們的貢獻與付出,家長會將會配合學校的政策,成為學校的後盾,並給予學校建議。

親師交流,裨補闕漏

    親師交流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舉辦班親會是個很好的構想,可以增進老師與家長的互動,在班親會中,家長可以將問題及關心的事情與老師們討論。雖然家長們的意見並不全然正確或可行,但至少可以反映家長的關心,提供給學校作為參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經由班親會老師可以和家長雙向溝通,增進家長及學生跟老師的互信與共識。

放眼未來,通才教育

    中科實中在名字上就與其他高中有所不同,譬如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綜合高中,而我們是實驗高中。以國外來說,我曾經到韓國參觀過釜山科學高中,它是國家級的科學高中,韓國政府每年都花費大筆經費來栽培人才;其設立初衷與台灣的中科實中、竹科實中、南科實中相當類似,皆偏重於理工人才培育為主,學校辦學著重在理工科學實驗課程。中科實中因草創初期,硬體設備缺乏,更應善用週遭資源,希望學校可以讓對物理、化學、生物有興趣的同學,尋求中興大學相關科系資源的協助,輔導學生做科展之類的活動,以爭取學校榮譽。
     除此之外,希望中科實中的同學,能有人文的素養、藝術的品味、外語及溝通的能力、高尚的品德──培養多才多藝及廣泛的興趣,同時關心社會與人類的文明的發展。未來的世界將充滿挑戰,你們身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必須要具有領導者的能力。

期許 

    最後,希望中科實中的同學們能夠群策群力,珍惜同窗的緣份,維繫良好的師生互動,發揮自己的才華,培養同儕間的默契,孕育自己將來事業的好夥伴。學校也可以經常舉辦不同性質的活動,以維繫中科實中師生的感情、發展中科實中的特色、打響中科實中的名號。「讓自己以身為中科實中學生為榮,未來也讓中科實中以你為傲!」

校長採訪稿

  「中科實驗高中」,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創校了!身為實中的大家長,校長有很多對中科實中的期許。


  「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be、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以及learning to change」是這次校長在採訪過程中屢次提及、最重要的一句話。


  1. Learning To Know

    老師和同學彼此教學相長,不斷的進步。校長相信,在學校裡應由老師啟發學生,互相成長、探索知識的奧秘;而學生應具備宏觀的思維、放眼全球。


  2. Learning To Do                                                                                

    養成獨立思考、自我學習的能力,設定自己的目標。不能凡事依賴他人,能夠獨立思考、運作、實際運用才是真正的做到了學習的目的。


  3. Learning To Be                                                                                              

    校長希望實中的孩子除了擁有廣博的知識以外,還能夠擁有活潑的氣息,懂得尊重他人、有謙卑的心。展露出自信的模樣,有活力、更要有能力,實中的學生就會有與眾不同的競爭力。


  4.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另外,校長也期待學生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因為未來是一個強調團體工作的社會,溝通絕對是生活裡最重要的一環。 不僅如此,還須對各國最新即時動向瞭若指掌,懂得掌握國際情勢,才能和團隊夥伴一起合作。


  5. Learning To Change                                                                                        

    隨機應變的國際化能力可從外語的學習中獲得。不僅是英文,第二外語的加強更有助於開創學生自己都無法預測的道路,透過語言的學習來認識他國文化,藉此開拓嶄新的、未知的視野。


  6. 對於自己的期許                                                                                              

    校長希望能夠秉持自己的教育理念──給學生機會、愛,與關懷。「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關懷而已。」校長緩緩地說出了這句話。希望能夠確實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邊,全心全意地為學校奉獻。


  7. 關於學校未來的走向                                                                                          

    關於這個問題,校長心中早已有了底。                                                          

    就短期而言,學校內部將配合課程與師資,希望能夠提供這間學校最好的教學品質。                                                                                                        

    硬體設備方面,進駐新校舍之後,將會有齊全的設備可供師生使用;校園裡也將設置「學習角」以放置電腦,提供同學查詢資訊,方便隨時閱覽;開拓人文或藝術領域,推動合唱團、管樂團等藝文性質的社團,希望同學不僅會讀書,還會培
    養人文氣息。
    長期以設立雙語部為主要的目標,提供園區學成歸國的工程師子女學習的環境;另外還要推動多元教學與教學情境讓語言的教育更加落實。



  最後,當我們問到校長想對實中學生們說的話,他淺淺的微笑著。


「實中的孩子讀書的實力是不容質疑的,只希望在教科書之外,孩子們能夠多多充實自己的生活,培養自信面對未來。」